【亮点】北京东城区着力打造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时间:2022/7/26 11:19:49
文字大小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东城区迅速行动,多措并举落实中央会议精神,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努力建强“领雁”“强雁”“雏雁”三支队伍,“三雁齐飞”打造东城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1




“领雁”引航,夯实党管人才基础




各党(工)委是东城人才事业发展的关键,更是人才工作的“领雁”。为夯实各党(工)委责任,东城区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加强培训武装“领雁”。东城区持续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理念,加快引导各党(工)委向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对标对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纳入区委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培训内容,邀请人才领域知名专家做专题授课,持续深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意识。




加强考核激活“领雁”。以抓实各党(工)委抓人才工作为着力点,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区党建主体责任综合考评“三级联创”考核,将引才工作作为考核加分重点,将联系服务作为重点考评内容,强化各党(工)委责任同时激发人才工作主动性。




加强引领赋能“领雁”。高度重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结合换届工作,广泛发掘为东城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积极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共推荐2名专家成为市人大代表、3名专家成为区党代会代表、8名专家成为区人大代表、57名专家成为区政协委员,不断强化广大人才的政治认同。充分发掘人才与区域发展的契合度和粘合点,引导人才将创新项目、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在东城,不断强化广大人才的情感认同。




2


“强雁”护航,拓展人才发展格局




聚焦重点引“强雁”。聚焦金融领域“银巷”、科技创新领域“硅巷”、文化领域“文巷”和卫生健康领域“杏巷”,启动“四巷”专项人才引进工作,为东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实“竞”字文章提供更多人才智力支撑。召开“四巷”人才引进专题培训会,完善引才工作体系,不断延伸工作触手,实现“多方联动、共同参与、主动申请、公开透明”的“栽桐引凤”良好氛围。




立足优势育“强雁”。围绕文化、金融、基础教育、医药、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体育等七大人才发展高地,持续加强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顶层设计”,新设立北京市东城区人才发展中心,将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规模、结构、质量、服务全面提升的强大动力,不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持续选派重点培养人才参与“人才京郊行”,将核心区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京郊高质量发展优势,充分展现东城人才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为担当。




披榛采兰励“强雁”。强化评贤选能,上半年先后推荐2名优秀人才参评国家人才项目,7人参评“青年北京学者”、39人参评“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全区荐才敬才氛围愈加浓厚。创新开展东城区2022年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以助推申报人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同时避免简单将人才称号、学术头衔作为申报的限制性条件。重点加强人才培养项目的“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项目交流模式,赓续优秀人才项目先进经验,不断释放“雁阵效应”。




3


“雏雁”续航,提升人才储备涵养




雏雁”是“雁阵”中后备力量,是“雁阵”的未来。




发挥“雏雁”集聚优势。东城立足首都青年人才集聚优势和地缘优势,与北京一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文化团体持续深化合作,依托东城区高校人才实践基地,每年择优选拔紧缺急需专业的硕博人才、教研人员和管理类人才,以岗位实践、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提高青年人才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让更多“雏雁”愿意来、留得住、干的好。




搭建“雏雁”培养载体。依托区委党校构建干部人才涵养平台,定向引进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金融、文化、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领域紧缺急需干部人才,按照培养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通过及时交流、分类使用,持续增强平台造血功能。优化升级国企青年人才储备库,推动“管培计划”国企2.0版实施落地,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定期分析评估,择优选拔任用,为人才队伍持续引入源头活水。




营造“雏雁”成长环境。举办教育人才青年成长营,引导后备人才承担重点科研项目。在创新青年人才载体建设中强化青年人才开发任务,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加入青联等先进青年组织,不断营造引进、培养、用好青年人才的良好生态。




事业因人才而聚,人才因事业而兴。东城区将继续保持创新实干、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坚持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创精神,以打造东城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助力新时代首都核心区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