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更多高素质农民

时间:2022/7/26 11:15:27
文字大小


◎《中国人才》记者 李向光




广大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能缺少高素质农民队伍支撑,而通过教育培训把蕴藏在农民头脑里、身心中的能量、潜质和智慧充分调动挖掘出来,培养一大批身在农村、心在农村、干在农村、作用发挥在农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就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重要保障。




图片

01

农民教育培训的机遇何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这是党和国家着眼把握发展新阶段、坚持发展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厚植发展新优势作出的重大部署。




怎样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怎样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推进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与时俱进?




农民教育培训要适应农业科技进步新要求。农业科技的深刻变革正引领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更新不断提速,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全链条加快应用。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跟上步伐、与之适应。




农民教育培训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近年来,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涌现,这些主体类型多样、产业多元,农民教育培训要主动满足不同生产组织方式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农民教育培训要适应新产业新业态。随着现代生产要素与传统农业结合,农业功能日趋多元,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形成,并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产业领域更宽,现代种养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蓬勃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平台需求更旺,大量创业项目需要平台孵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都可以成为培训、孵化和实习基地;人才综合素质更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必备技能,既懂田间地头、又懂市场码头的人才成为主要需求。这些变化要求农民教育培训拓宽覆盖面、加强孵化引领、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




农民教育培训要适应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各类专门人才发挥引领、支撑、服务作用。一方面,返乡下乡创业蓬勃发展,出现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的新趋势,目前返乡留乡人员已达到850万人,农村双创人员超过3100万,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涌现了大量新岗位,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人居环境整治、农民体育事业等领域。农民教育培训应当关注这些新趋势新动向,延展供给领域、丰富供给内容,为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更多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





图片


时代新农人梁倩娟(中),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先后被评为陇南市“优秀女电商”、甘肃省“五一巾帼”奖、全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三八红旗手”,并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  摄影李旭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该负责人表示,“当前,稳定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有待深化、教育培训基础条件和支撑能力还需要提升。”


图片

02

开启农民教育培训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推动现代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该负责人展望。




准确把握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方向。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在形式上,要更加善于运用农民易于接受、便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培训办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一线;在评价上,要把农民是否需要、接受、满意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主要标准;着力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聚焦主体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突出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补齐农业农村政策和知识短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强化青壮年农民职业教育,同步考虑务农农民学历提升,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让更多愿意学、能够学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便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加快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与涉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统筹谋划,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倾斜,努力做到示范区建到哪里、教育培训就跟到哪里,农业产业园建到哪里、培训班就办到哪里;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等社会力量要发挥各自特长,推进科技成果承接转化,提供实习实践、创业孵化、跟踪指导等支持服务,加快形成各类资源在机构间和区域间协调对接、共建共享、优势互补、高效协作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持续构建农民能够学、愿意学、持续学的政策体系,推动创设非全日制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助学政策。整合促进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经营服务、创业支持一体化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全面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高效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健全课程体系,开发精品教材,建好用好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融合发展,满足农民多元化学习需求,提升教育培训有效性。




“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指导,稳定办学队伍,强化条件能力建设,更好地凝聚农业职业院校、高等农业院校等优势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该负责人强调。